員工關係與社會參與

英濟-員工關係與社會參與

Employee Relations
 

「人才」乃是一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石,英濟以打造優良職場環境為對全體員工的承諾與社會責任,期盼與全體員工共同成長並發揮企業及個人的正面影響力。英濟於各營運據點皆參酌當地勞動相關法規、RBA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等當地與國際指引,並從嚴進行管理以確保符合要求。

 

完善制度與福利措施

選用、培育、留任優秀人才,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結構與績效獎金,保障同仁生活品質。此外,按每月提撥固定比例作為職工福利金,使用於三節禮金、生日禮金、旅遊補助、社團活動等福利措施。依法投保勞工保險與全民健康保險,另公司全額負擔規劃完善的員工團體保險,包含醫療險、癌症險、壽險與意外險等,加強員工多重保障。關心同仁身心健康,定期安排在職員工健康檢查,定期檢驗飲用水水質,重視員工各項健康問題,不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及提供健康新知。

員工退休制度與保障

本公司依《勞動基準法》訂有員工退休管理辦法,按規定每月提撥退休準備金於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專戶,並自2005年7月1日起全面施行《勞工退休金條例》,適用規定如下:

 舊制退休金新制退休金
適用對象 2005年7月1日(不含)以前到職者,得依個人實際需要於該日起五年內選擇新舊制退休金制度(屆期未選擇者適用舊制) 2005年7月1日(含)以後到職者。
退休金給予標準 工作年資每滿一年給予二個基數,超過十五年每滿一年給予一個基數,最高以四十五個基數為上限。未滿半年者以半年計;滿半年者以一年計。 勞退新制退休金提繳6%。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得自請退休:
●工作15年(含)以上且年滿55歲。
●工作滿25年(含)以上。
●工作10年(含)以上且年滿60歲。

此外依據施羅德投信調查,近八成上班族在考慮加入/留任企業時,第一會考慮企業是否提供「優於勞基法的退休福利」,但相對卻有七成上班族對任職企業的退休保障表達不滿。英濟為提升徵、留才競爭力並提升員工士氣,於2020年起針對台籍員工實施員工持股信託制度,員工可自願每月提撥固定金額,公司並另補助100%購買公司股票,補助比率站業界頂標,已吸引超過八成符合資格的員工參與。英濟除了在員工在職期間透過各項福利照顧員工,更透過鼓勵長期財務規劃方式提前照顧其離職與退休後生活,讓員工無後顧之憂全心打拼。

人才培育

2021年起,英濟透過本職技能、工作表現、發展潛力與區域調度意願整體評估,針對評選出之關鍵人才,除了提供薪資津貼輔以集團內各生產據點輪調及養成,加上管理職能的培訓以培養中階管理與技術人才,有利人才銜接與區域調度,並可透過培育合約強化留才能力,為關鍵人才與公司打造雙贏局面。

此外為了提英濟亦與各級院校配合實習生與雙軌訓練旗艦計畫,企業提供實習環境,並依照實習時間(三個月至四年不等),安排不同類型之培育計畫,增加訓練生實務經驗,降低職場與校園間之技能落差,養成企業未來所需之人才。

2024年度英濟公司與3所公私立大學建立合作實習專案,實習人數65位;此外,為深化人才養成,亦與科技大學合作80學分班,建立企業、科大與高中職三方合作的人才育成模式。

為激勵高階經理人、傑出關鍵專業人才及全體員工,重視長期綜合績效表現,達到永續經營,自2024年將永續發展策略與目標與我們的董事長暨執行長、總經理、高階經理人的績效考核掛鉤。

1.董事長暨執行長、總經理:績效指標-永續發展績效

經營績效、公司治理與誠信經營、風險管理與法規遵循、環境永續、氣候變遷。

2.高階經理人:績效指標-永續發展績效、經營績效

經營績效、公司治理與誠信經營、風險管理與法規遵循、人才培育與留任、環境永續、氣候變遷 。

 

人權政策與管理方案

英濟重視員工、尊重人權,創造沒有歧視、開放、安全、健康及平等之職場生態。除恪守全球各地生產據點《勞動法規》,並遵循《RBA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兒童權利公約》、《原住民權利公約》、《保護所有移工及其家庭成員權利國際公約》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等國際人權公約之精神,制定「英濟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規則」做為人權政策依歸並創造優良職場環境。具體措施如下:

●提供安全與健康的工作環境政策:本公司以「零事故」為管理目標,推動嚴謹的硬體設施與安全衛生作業程序並定期舉辦在職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杜絕不法歧視以確保工作機會均等政策,且不因年齡、性別等對升遷、考核等產生差異。設立防止性騷擾專線並有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並提供同仁家庭照顧假、生理假、產假、陪產假、安胎休養假及提供哺乳室、哺乳時間等。
●提供在臺外籍移工良好的住宿環境及居住空間(最多四人一間),廁所、淋浴設施等皆維持少數人共用(六人以下)並設有安全消防設施;嚴禁職場暴力、提供員工符合甚至優於當地法令要求之工資與福利。
●保障身心障礙任用名額政策: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38條規定,進用身心障礙之員工,為其提供保障名額。
●禁止雇用未滿15歲之員工。
●禁止各種形式的強迫勞動政策,包含不扣留員工證件、相關勞動合約皆以員工可理解之語言撰寫,並確保雙方都理解相關內容後簽訂。
●協助員工維持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平衡政策。明訂合法且合理的工時管理計畫,並定期關心及管理員工出勤狀況。支持員工設立多元社團,並積極宣導同仁加入社團以維護身心健康。
●公司設有員工電子報「英濟人報報」並以雙語呈現,定期使各地員工皆能了解公司概況,並作為溝通管道之一。
●針對外籍工作者召開工作說明與意見溝通會議並提供翻譯確保雙方理解,並就可改善措施進行改善。
●台灣據點每季舉辦勞資會議,勞資比例為1:1,就工作條件、福利項目、市場變動情形等事項進行討論並達成共識。
●尊重及關心每一位員工,建立友善的工作環境,無論是性別、種族、宗教、政治立場、婚姻狀況或身心障礙等,鼓勵部門晉用多樣性員工,定期檢視職務內容、職級間之薪資獎金公平,落實多元平等的職場環境。
●尊重國際人權規範,致力於落實工作平等及具多元包容性之友善工作環境。
●設置性騷擾防治小組,杜絕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之發生;也針對職安法不法侵害進行訪談;另設有檢舉制度,透過外部或內部申訴信箱,提供員工在權益遭受侵害或不當處置且未能合理解決時使用。

職業安全與衛生

本公司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之落實依循「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於主要廠區皆獲得驗證以確保作業安全且無潛在危害,未獲得驗證之附屬單位亦依循其架構與「RBA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及營運據點當地環安衛相關法規如「職業病防治法」等從嚴管理。認證效期至2026年7月6日。

藉由職場環境定期檢測、職前、在職教育訓練、個人防護設備、標語張貼提醒等方式進行管理,並針對潛在危害的根本原因進行檢討並改善完成。

具體實施情形如下:

●環安衛巡查:每月25號前進行環安衛巡查。
●召開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每季召開,由勞工代表行使審議權審查;項目包括自動檢查,員工公傷事故,教育訓練情形,個人防護具檢點,作業環境監測等。
●消防緊急應變演練:每年舉辦2次消防緊急應變演練,強化同仁滅火器使用及異常處理。
●實施作業環境監測:每年2次委託合格廠商進行照度與二氧化碳監測,將結果彙整後公佈,針對異常區域進行改善。
●員工健康檢查及健康諮詢:每年第四季規劃施行健康檢查並安排醫師針對檢查結果提供員工面對面諮詢時間;每月由特約健康服務護理師執行健康促進業務。
●職場不法侵害:每年以問卷方式識別及評價職場不法侵害。
●消防設備檢修:每年找合格消防設備師(士)進行廠區消防設備檢查及維修。
●台灣民雄廠區於2024年取得健康職場認證-健康啟動標章。

社會參與

助病友共度疫情逆風,攜手頭頸愛關懷協會捐贈口腔復健醫材

2021年台灣疫情升溫,民眾對於至醫院就診群聚疑慮提升。英濟為協助有口腔復健需求之患者在疫情期間不錯失復健黃金期,捐贈近三百套口腔復健器予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統籌安排。英濟近年與頭頸愛協會定期合作,透過企業志工、醫材捐贈等形式了解病友需求並提供協助。

頭頸愛關懷協會理事長楊政杰醫師表示,口腔癌病患於術後把握黃金時期進行復健強化口腔肌肉能有效提升恢復程度。透過口腔復健器,患者能避免醫院群聚並維持一定的復健效果,對於英濟的用心表示肯定。楊政杰醫師更呼籲,頭頸癌名列台灣前十大癌症,若發現吞嚥困難、喉嚨痛、嘶啞的症狀務必盡速就醫檢查,同時也邀請各界支持並同理頭頸癌病友走入人群,開啟人生新頁。

 

發揮Taiwan Can Help精神!協助在地防疫作業獲各界肯定

台灣防疫模式獲全球肯定,英濟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初期亦於各營運地點積極投入協助防疫。如主動捐贈口罩並串聯地方政府單位發放給醫療院所與弱勢收容機構。積極作為除了獲受贈民眾肯定,愛達荷州商務部長與猶他州世貿中心等單位亦致函感謝。於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區亦透過員工於在地社區發放口罩,於發揮本業製造專長同時持續力行企業責任。

 

產學合作深化,推動醫療升級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生活水平提升、以及近期疫情影響使個人化醫療需求大幅提升。為了深化技術合作與趨勢交流,2021年英濟與加州大學Merced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簽署合作,針對醫學學生建置獎助計畫,協助在醫學領域表現優異並有經濟需求的學生繼續學業。透過此一計畫,除了期許對該地區的醫療保健服務產生正面影響,使更多人獲得醫療保障外,亦期許能夠藉此掌握最新醫療技術與產業需求並提升技術實力,進一步接觸高端醫療市場。

 

偕同客戶捐贈烏克蘭關鍵醫材維護人道價值

烏俄戰爭2022年起衝突升溫,台灣作為世界民主陣營一分子亦持續伸出援手。2023年偕同美國新創客戶SurgiBox協同開發之醫療設備「行動手術室」獲得人道主義使用豁免(Humanitarian Use Exemption),並已捐贈烏克蘭作為緊急醫療資源。 相關捐贈由外交部協助連結烏克蘭衛生部,並由烏克蘭衛生部評估最迫切需要手術資源的醫院予以捐贈。後續追蹤當地媒體報導,軍事醫院已在2023年將該設備由SurgiBox團隊進行教學演示後,實際投入使用於現場緊急手術。而投入實地救助的做法也獲得美國醫療技術企業聯盟(MTEC)的支持。 英濟跨足生醫事業即是希望以創新開發與系統整合的能力,協助提升整體醫療水平以及病患生活品質,並且降低醫療資源不均達成共好。此次生醫團隊從產品設計與系統整合等源頭,協助客戶將一個很好的醫療理念化作實際可生產的產品,說明了只要秉持善念並專注做好本業,就能夠彰顯企業的社會責任並發揮影響力。

 

台灣員工海洋教育活動 從內部推動的生活轉變

為提升集團員工對於海洋塑膠議題的關注,英濟於2023年於台灣辦理一日海洋環境意識提升的活動行程,特別與海洋大學許瑞峯教授、海洋科學博物館合作,除了透過專題演講了解海洋垃圾對生態及人類的影響,更帶著大家以海洋廢棄物進行拼貼彩繪藝術創作,透過手作喚醒大家重視海廢和海洋生態問題,也使海洋垃圾透過妥善處理後重生。 透過親身體驗,同仁們能夠將知識化為行動並實踐個人減塑、在生活中落實環保行為,養成永續好習慣,亦期望培養孩子成為小小永續實踐家,並進一步讓好的理念與行動方案深植在同仁心中。寓教於樂的同時激發同仁對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接軌世界趨勢並強化永續素養,種下使「海洋」得以永續發展的行動種子!

top